河南內(nèi)鄉(xiāng)石堂山傳說
繁華卷
石堂山位于內(nèi)鄉(xiāng)縣乍曲鄉(xiāng)西部,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居群山環(huán)抱之中,竹林茂密,泉水潺潺,天然洞穴,獨自成屋,實為修行之處。與該鄉(xiāng)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鄧窯遺址、吳埡民居村形成“金三角”,更是觀光旅游最佳去處。
“石堂山傳說”在內(nèi)鄉(xiāng)家喻戶曉,聞名遐邇。相傳,南北朝時,有一修道人李和,受仙人指點,來到石堂山,在其修道,一晃便是四十個春秋。這一年久旱無雨,大地龜裂,禾苗枯桎,百姓望眼欲穿,眼看就要餓死。這時候,永青山下有一位叫張爽的農(nóng)民,糾集大伙商討說:“人傳石堂麻衣子是得道的活神仙,有移山倒海、呼風喚雨之術(shù),如今焦土一片,咱們何不結(jié)社求拜,拯救一方生靈?”張爽言畢,眾人當即響應(yīng),一時間鞭炮齊鳴,鼓樂震天。眾人簇擁著張爽上了石堂山,求拜李和降雨。
眾人來到石堂山門外,焚香叩拜,那李和出門稽首相迎。眾人見李和鶴發(fā)童顏,長髯飄胸,飄然若仙,無不歡呼雀躍。張爽說明來意,李和應(yīng)了聲:“無量天尊”,繼而說:“道同天地,感化萬民,誠心所至,蒼天必憐。眾人且安心歸去,待貧道作法祈禱天庭,三日內(nèi)可見大雨?!北娙诵南玻孓o下山。
李和見眾人離去,便返回石堂山閉目養(yǎng)性。于夜半子時,登上石堂山的天壇披發(fā)仗劍,踏罡布斗,念咒施法。一連兩天過去,紋風不動,照舊日如噴火,地似蒸籠。李和心焦:道法無邊,怎奈天不助吾?正然禱念,忽然從外面涌進十二個面色各異的玩童,見了李和,一齊跪倒叩拜:“我輩參見真人師傅!”
李和心奇:險山峻嶺,虎豹出沒,哪里云集這么多玩童?忙說道:“爾等何村人氏,不在父母身邊守孝念書,然何出沒山林,見我口稱師尊?”那十二個小孩說道:“我輩數(shù)十載伴師石堂,無顏聆諦箴古,今奉大師召喚施令,故此前來參拜。”李和聽了若有所悟,正色道:“爾等即屬上天遣派前來助吾。吾正焦心于民,爾等可助吾作法,布施云雨?!笔『⒙犃?,齊聲道:“謹遵師命!”言畢,退回石堂。
第二天,時至中午,天色瓦蘭響晴。李和心事重重,渡步石堂門外,忽見十二條小龍在十二眼泉水上戲水亮甲。小龍見了李和一齊隱入泉中。李和心中萬分高興。
第三天,正當午時,突然霧起東南,風生西北,霎時陰云四合,烏云壓頂,嘎啦一道電閃過后,引出隆隆幾聲沉雷,緊接著瓢潑大雨傾天而注,百姓望雨心喜,拍手稱快。
雨過天晴,萬物復(fù)蘇,萬民歡騰,奔走相告,一時傳為盛事,轟動京城。唐太宗龍心大悅,敕封李和為“慈慧普濟真人”,大興土木,廣為擴建。石堂山由此成了人們求神祈雨、拜藥求子、頂禮膜拜的地方了。
現(xiàn)在中國“周易”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們對這里的風光勝景贊不絕口,認為有重要學術(shù)價值,文化底蘊厚重?!笆蒙絺髡f”有故事、民謠、詩歌等多種體裁,反映人文傳說的有《麻衣子觀祖》、《丘處機與野狼洞》、《陳傳拜師》等,反映風光傳說的有《十二龍?zhí)秱髡f》、《大小天池傳說》、《翠竹園聽琴》等,反映勝跡傳說的有《千年古柏的傳說》、《跑馬嶺的來歷》、《洞天福地拜仙翁》等。
這些傳說故事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宗教色彩,形式多樣,內(nèi)容豐富,弘揚了道家學說的天人合一、和美和諧精神及當?shù)貏趧尤嗣癯缟姓?、善、美的善良愿望?/p>
2008年3月,“石堂山傳說”被南陽市政府公布為南陽市首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