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游民間典故 陳厝飛錢 鳴峰飛瓦(2)
欣億
據(jù)清乾隆《飛錢陳氏族譜》載:“可大祖父宋珍善士,始積功累仁,廣置祭田,備修南橋,因工程浩大,未能動工興建??纱蟾赣H汝器奉直大夫,母親有德夫人朱氏,樂善好施,廣結(jié)善緣,仍未酬其志。直至可大公,‘始酬雙闡’之素志而建成。”由此可見,仙溪橋的建成是其家三代人的共同心愿。在其一家?guī)状藥酉拢乩锏母咐相l(xiāng)親、開明紳士眾功協(xié)力,一起籌資發(fā)動投工投勞,才終于建成縣城橫跨木蘭溪的第一座大橋。
仙游縣的父老鄉(xiāng)親總是喜歡把“得道多助”和“飛”字聯(lián)姻的。又如“鳴峰飛瓦”。鳴峰地處在今賴店山尾村,是仙游著名景點(diǎn)之一。傳說過去天將下雨時,山谷中就會發(fā)出“轟轟轟”像雷一樣響聲,故叫鳴峰。該鳴峰寺為晚唐詩人鄭良士倡建,明代擴(kuò)建。可想而知,要在鳴峰高山上蓋寺廟,需把數(shù)目眾多的磚頭、瓦片等建材肩挑上山,談何容易。
據(jù)說聰慧的建造者善于輿論先行、廣開宣傳,說“某日某時,鳴峰菩薩要顯靈,山下那么多瓦片將全飛上山”!于是“雅號”滿天飛,一傳十,十傳百,好奇熱心的人們就成群結(jié)隊、成千上萬接踵而至。大家天一早便爭先恐后來看飛瓦,剛到山下,便聽到和尚的朗朗誦經(jīng)聲,虔請各人攜帶若干瓦片上山。每人都順手帶上幾片瓦,你幾片,我?guī)灼?,人多力量大,未到天暗,山腳一大堆瓦就“飛”上了鳴峰,這就成了千古流傳的“鳴峰飛瓦”的神話。“飛錢祖居”的“飛”字和“鳴峰飛瓦”的“飛”字有其共同點(diǎn),即樂善好施、得道多助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