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彝族啞巴節(jié)傳說(2)
愛上了
啞巴節(jié)傳說二
關于“啞巴節(jié)”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,開始并不叫“啞巴節(jié)“,而是稱為“龍華會”。話說古時候,七宣人民因為常年遭受自然災害,日子過得窮困交 加,一年里幾乎沒有一滴雨水,于是村里有一小伙就到現(xiàn)在的仙逸寺(位于大營最東部,在“野貓山”的山頂)為七宣人民求雨。他想用誠心感動神仙,出門就一步 一叩頭到達仙逸寺,足足走了兩個月時間,身上帶的干糧就僅僅剩下一個苦蕎面粑粑,葫蘆里的水已經(jīng)喝干,但小伙還是在廟里燒香、燒紙,祈求神仙,祈求上天能 給七宣人民降雨賜福。
當小伙走出仙逸寺的時候,在廟門口遇到一位白發(fā)白須的老者,老者向小伙討口干糧,小伙見老者很餓,就把身上僅有的一個粑粑給了老者,老者也沒有 推辭便接過粑粑。老者見小伙心地善良,待人誠懇,也送了一個盒子給小伙,告訴小伙,里面裝著黃鱔,交待小伙回村的路上不能打開,必須到村口的某個地方才能 打開放出黃鱔,村里就會有用不完的水,否則小伙就會變成石頭人,說完老者就消失在廟后。
過了好一會兒,小伙才反應過來,原來老者就是神仙。再看看自己的干糧袋里,忽然有滿滿一袋干糧,于是他馬上朝老者消失的方向叩了99個頭,然后 迫不及待地趕回村里。在回村的路上,小伙忽然想到自然災害不僅只是七宣存在,還有其它地方也同樣渴望老天降雨,于是就打開老者送的盒子,把黃鱔放出,瞬間 就有一些泉水從山里流出,于是小伙就跑到現(xiàn)在的龍王廟把剩下的黃鱔都放了,這時幾股很大的清泉涌出山箐,小伙看到這回村里有水啦,十分高興??捎捎谒麤]有 按老者的要求去做,慢慢變成了石頭人,現(xiàn)在這塊石頭還矗立在山箐里。
在流出的泉水里,有較大的三個泉眼,一為龍王箐,二為大龍樹箐,三為出水箐。其它的黃鱔分別停在各地,變成泉水,傳說大理洱海也是由老者給的黃 鱔變成的。村里人為了紀念小伙,每年都來給小伙送很多的東西,說來也奇怪,那些東西真的會被石頭人吃掉,村里人認為小伙的心還活著,靈魂還在,只是不再會 說話。于是決定在每年的正月初八作為龍聚會的喜慶日子,稱為“龍華會”。一是為了感天龍神仙賜予七宣子民的水之恩,二是感謝小伙不畏犧牲自己為村里求水之 恩,所以,七宣彝族把龍作為他們的圖騰,這個故事也就伴隨著正月初八的“龍華會”一直流傳到現(xiàn)在。后來因為裝扮龍王和龍子龍孫的村民都不說話,加上小伙也 不會說話,就把“龍華會”改作“啞巴節(jié)”。
不論“啞巴節(jié)”的傳說怎樣,它都給我們積累下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(chǎ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