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則隱含哲理的黃河傳說(2)
黑發(fā)控
假如洋人當(dāng)時沒有躍上礁石之舉,自然也不會出現(xiàn)他的悲劇。不能不承認(rèn),洋人躍上礁石的舉動很不簡單,確實有點超乎尋常的能耐和勇氣。這也可以叫做“急流勇退”。不過,“急流勇退”這句成語,含有“功成不居”的意思,往往是贊許人的明智,是褒意。然而洋人的“急流勇退”的之“勇”,不過是求生的本能罷了。實際上,在急流中不可能容人勇退。退不僅危險,而且是愚蠢的。對于乘坐皮筏而言,只有“急流勇進(jìn)”方可化險為夷。廣而言之,人生一世,罕見有人事事如意,始終一帆風(fēng)順的。人總會遇到各種挫折。而這種挫折,又往往會決定人的命運。關(guān)鍵在于經(jīng)歷挫折之后,人所采取的態(tài)度。有的人因挫折而奮起,有的人因挫折而一蹶不振。其實,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。難怪國際歌也強調(diào):“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,全靠自己救自己”。
敢于直面人生,并以堅韌的毅力接受種種挫折考驗人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。
在生活中,人們少有遭遇有形急流的機會,而無形的急流可能與你多次相逢。此時,你必須舍棄任何退路的誘惑,因為無形的“洋人招手”更為可怕;你別無選擇,唯有“急流勇進(jìn)”,勇往直前,才會出現(xiàn)“柳暗花明”。難怪古人發(fā)出“自古英雄多磨難”、“梅花香自苦寒來”的感嘆,可見,人生經(jīng)歷一些磨難,并非是壞事。如果一個人碌碌無為,虛度一生,縱然茍活百歲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。洋人因逃生而陷入絕境之中,度日如年,茍延殘喘,確是行同活著的死人一般。因此,那陷入絕境的洋人所留下的“洋人招手”的悲涼故事,分明是應(yīng)了古代的一句名言: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”!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。前車之鑒,應(yīng)予誡記。即使是傳說也罷,能夠從中吸取一些教訓(xùn),催人奮進(jìn),也算是一項精神收獲。如果有人能對這個傳說故事,細(xì)品三思,大概也會認(rèn)同我的感受,以為這非牽強附會之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