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民俗十二月令(2)
錦玉桑
5.芒種夏至迎莆月
農(nóng)歷五月,古稱蒲月,時值仲夏,因天氣漸炎熱而衛(wèi)生環(huán)境差,易滋生傳染病,因此俗稱「毒月」或「惡月」!民間有許多禁忌。如忌蓋房屋、兒童禁止剃頭;為息災祈福,應持齋放生等。端午節(jié)是一年三大節(jié)之一。民間習慣插艾蒲、喝雄黃酒、掛香包、吃粽子、舉行龍舟競賽等。臺灣民間信仰中,五月有霞海城隍爺誕辰、關帝爺誕辰等祭祀活動。
6.大暑小暑迎荔月
農(nóng)歷六月古稱荔月,為夏季最燠熱的月令。古代有避暑習俗,謂六月為「三伏之節(jié)」,伏者隱伏而避夏也。六月中還有半年節(jié)、天貺節(jié)、荷花生日(荷花節(jié))、貓狗生日等傳說及源流之介紹。臺灣民俗活動中,六月有魯班誕辰、觀音得道日......等祭祀。
7.立秋處暑迎巧月
農(nóng)歷七月古稱巧月。因七月七日的七夕節(jié),少女流行在月夜下向織女乞巧,盼自已能有一雙靈巧的織手。乞巧方式有穿針乞巧、浮針乞巧、蛛網(wǎng)乞巧、種生乞巧等。而流傳多年的牛郎織女愛情故事,其起源及演變,七月十五日的中元普渡,放水燈、搶孤等儀式,在臺灣則是相當熱鬧的民俗活動。
8、白鷺秋分迎桂月
農(nóng)歷八月被稱為桂月,中秋節(jié)是八月最重要節(jié)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