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海陽祭海習俗
涵滌桑
在海陽,祭海這一習俗歷史悠久。漁民們祈求來年風平浪靜,保佑出海打魚人平安歸來,魚蝦滿艙。到了晚上,漁民們還會把用蘿卜和面做的漁燈放入大海。
祭海民俗是漁民在漫長的耕海牧漁生活中創(chuàng)造的獨具地域特色的漁家文化和民俗活動。每年祭海節(jié)過后,漁民再進行修船、添置漁具等準備工作,接著就開始蓄帆向海,準備打漁了。
作為世代相傳的習俗,如今的祭海儀式雖然仍是海邊漁家最重要的節(jié)日,但祭?;顒訁s不斷注入新的內涵,成為人們崇敬海洋、歡兆豐收、祈福平安的群眾性民俗活動。
在沿海漁民的眼中,祭海比春節(jié)還重要。因為祭海儀式的存在,漁家流淌著的圖騰崇拜,不再是抽象難解的,而是鮮活、可愛的:漁民對于給予自己衣食富庶的大自然所表露出的敬畏,讓人驚嘆;人類對于同大海和諧相生所流露出的神往和追求,讓人感動。
海陽的“祭?!逼鹪从诿鞒?,距今已有500余年歷史,主要流傳在沿海一帶的桃源、環(huán)岱庵、方里、大辛家、港北、冷家莊、南莊、邵家莊、鳳城、魯古埠、海豐、莊上、潮里、潮外、丁字嘴、大閆家、何家、南廒子、麻姑島等80多個漁村。
古代漁民們捕魚的工具比較落后,時常遭遇船毀人亡的海難事故,人們無法解釋原本風平浪靜的大海,為什么會在一瞬間狂風大作、波浪滔天,那么地猙獰可怕。于是各種猜測、想象、傳說便應運而生……漁民們?yōu)榱似砬蠛}埻醣S尤舜桨?,在每年正月十三日這一天,用大木盤端著餑餑、豬頭、大魚;用籃子提著鞭炮、紙香、酒等,到海邊龍王廟前祭祀,祈求出海平安,一帆風順,年年有余。
海陽的“祭?!?正月十三日)是漁民專屬的傳統(tǒng)民俗節(jié)日,開始時漁民們以一家一戶為單位,自發(fā)地在固定的時間,按照固定的程序進行內容相同的祭拜活動。后來隨著祭祀活動的需要,出現了“執(zhí)事人”(組織此項活動的人),規(guī)模也越來越大,內容越來越豐富。漁民們不僅祭拜海龍王,同時也祭拜財神爺,祈求人船平安,多多發(fā)財。每年的正月十三日清晨,漁民們從家里拿著各種各樣的供品,來到海邊或龍王廟前擺上,燃放鞭炮,點香燒紙,跪地叩拜。有的祭祀活動邀請多支秧歌隊參加,商販們也云集于此,十分熱鬧。
海陽“祭?!被顒邮菨O家文化的典型代表,充分表達了漁民對大自然既敬畏又依賴的樸素情感,體現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(tǒng)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