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筇竹寺五百羅漢(2)
新語氏
筇竹寺五百羅漢的傳說
在遙遠(yuǎn)的古代,有一家兄弟倆,來到昆明西郊玉案山上打獵,他們穿過密密的樹叢,跨過清清的小溪,想尋找一只麂子或馬鹿,可是奔來跑去一半天,卻連只野兔也沒有見到。兄弟倆泄氣了,靠在一棵大樹下歇息。
突然,他們聽到了沙沙沙的響聲。兩人同時(shí)抬起頭來,眼尖的弟弟首先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團(tuán)黑糊糊的東西,在前邊小溪邊動著。弟弟悄悄拉了拉哥哥的衣角,把那東西指給哥哥看。哥哥一見,眼睛驀地亮了,拉上弟弟。兩人屏住呼吸,輕輕地踮著腳尖向前逼進(jìn)。近了,終于認(rèn)出了那是一頭罕見的犀牛。兩人的心咚咚跳起來,一齊加快了腳步。不料當(dāng)快追到跟前的時(shí)候,那犀牛忽然拔腿就跑。兄弟倆急忙快步去追。
風(fēng)呼呼地吹著,犀牛逃得比風(fēng)還快。它在前面跑啊跑,兄弟倆在后面追啊追。他們跨過藤蔓,穿過樹林,越過草叢,來到一個山坡上。這時(shí),犀牛忽然不見了。
兄弟倆正在著急,睜大眼睛朝四處張望的時(shí)候,忽然聽到遠(yuǎn)處有悠揚(yáng)的音樂聲。順著音樂傳來的方向,看見在云彩飄繞的地方有許多和尚,穿著五光十色的袈裟,或立或站,或躺或臥,彩云在和尚身邊飄,站在最前邊的和尚,手里拄著一根拐杖。
“呵,這是什么?”弟弟驚奇得張大了嘴巴。
“走,我們看看去!”哥哥一把拖住弟弟朝前就跑。
跑了半天,兩人才來到云霧繚繞的山頂上,可是剛才的和尚們卻一個也不見了,只有一根長長的筇竹拐杖直插在山腰間,一朵圓圓的彩云圍著它的尖頂。兄弟倆走到筇竹拐杖跟前,想把它拔起來,可是兩人用盡全部力氣,也休想動它一下。
兄弟倆去叫了許多人來,大伙兒用力拔,還是拔不出這根筇竹拐杖來,只好作罷了。但奇異的是沒過多久,這根筇竹拐杖竟生出了嫩綠的竹葉,到來年春天,長成了一蓬翠竹。
人們就在這竹子生長的地方,建筑了一座古寺——筇竹寺。寺院里立著石碑,記載著這座寺建造的經(jīng)過,如今,這石碑還鑲嵌在寺內(nèi)大殿左邊的壁上。
然而,使筇竹寺名揚(yáng)中外的,還不是它雄偉的建筑,而是因?yàn)樗吕镉兄碌哪嗨堋灏倭_漢。
五百羅漢是清代光緒年間塑的。這是四川一位著名的雕塑家黎廣修,帶著六個工匠,花了七年工夫塑成的。黎廣修來到昆明后,聽人們講了兄弟倆在山上見到云彩中的和尚的傳說,立刻就想象開了。想象的翅膀帶著他到處遨游。云彩中的和尚、經(jīng)書里的五百羅漢、生活里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們,在雕塑家的腦海里融為一體了,他畫出了五百羅漢的草圖。
在林谷幽深的寺院里,黎師傅正和工匠們琢磨著草圖,工匠們對黎師傅的這份草圖贊嘆不已,都巴望著趕快動工。
可是,黎師傅對自己畫的這份草圖并不滿意。面對著人們的贊賞聲,他皺起眉頭說:“歷來的佛像塑的都差不多。我們不搞那千人一面的塑像。人間的人尚且千姿百態(tài),何況天堂?我這樣的草圖還是沒有完全突破那老框框。大伙兒再來想想辦法吧!”
聽了黎師傅的話,大伙兒你望望我,我望望你,不知怎么辦才好。最后,一個年紀(jì)最輕的工匠打破了沉默:“黎師傅,照您這么說,我們得上天堂去看看啰!可天堂在哪兒呀?”
一句話,說得大伙“撲哧”笑出聲來。
黎廣修卻沒有笑,他望著人們說:“天堂找不到,我們就在人間找嘛。神仙也是凡人變的呀!他們的樣子,我想也跟凡人差不多,一個跟一個準(zhǔn)不同。就拿你們幾位來說,可有一模一樣的?”
人們活躍起來,大伙互相望望,果真不同:有的圓臉盤、有的長面孔、有的眼睛大、有的胡須長,那神態(tài)更是沒一個相同的。
最后,黎師傅吩咐眾人,各自帶上畫板,分頭去走村串寨,把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描繪下來,然后再集中畫到草圖上。
于是,大伙兒分別到各處去了。他們跋山涉水,見人就畫,沒多久,畫稿就有一大堆,都是各種各樣的人物速寫:有胖得像草墩的、有瘦得像竹竿的、有海邊的漁夫、山上的石匠、城里的官兒、街頭的小販、廟前的燒香人、巷口的賣花女……
黎師傅帶著那個年輕的工匠,走到了深山密林里,兩人走得累了,正打算坐下來歇息,這時(shí),忽然樹林里響起了喊殺聲。小工匠大吃一驚,拉起黎師傅就想跑。黎師傅沉著地?cái)[了擺手,示意他不要慌,然后自己悄悄扒開樹枝一瞅,原來是兩個魁梧的樵夫正在樹林里比武。那神態(tài)雄壯威武,煞是動人,他兩個一來一往,眼睛放光,拳來腿去,正打得熱火。
“快,”黎師傅小聲對徒弟說:“拿紙筆!”
兩人躲在樹叢中,悄悄地畫開了。透過枝葉的隙縫,可以把樵夫的舉動瞅得清清楚楚的。還好,那枝葉太密了,把師徒倆遮得嚴(yán)嚴(yán)實(shí)實(shí)的,那兩個樵夫打得正歡,一點(diǎn)兒也沒發(fā)覺有人在畫他們。就這樣,師徒倆得到了兩個生龍活虎的形象。
傍晚的時(shí)候,兩人來到一個清亮的荷塘邊。月亮明晃晃地照著池里的荷花,一個年輕人在塘邊伸下手去摘荷葉,水波中映出了他的手臂和倒影,遠(yuǎn)遠(yuǎn)望去好像是連在一起似的。小工匠一看,對著師傅嚷了起來:“看,長手臂!”
黎廣修一瞅,眼睛亮了,他急忙取出紙筆,借著月光,快速地畫下了那人摘荷葉一剎那間的神態(tài)——這就是后來五百羅漢中那位長手臂羅漢的雛形。
塑像開工了。人物的想象是依照各地采集來的那些速寫湊成的新草圖塑的。七位雕塑家的心全撲在塑像上。鄉(xiāng)親們和寺里的和尚都來抬土幫忙。
早上,小鳥還沒叫,雕塑家們就上了工作臺了。夜晚,星星眨眼的時(shí)候,他們還在干著活兒。汗水把衣裳濕透了,雕刀把手掌磨破了,也不肯歇一會兒。閃爍在工作臺上的,是一雙雙嚴(yán)肅的目光,像天上的星星般發(fā)亮。
庭院里的玉蘭花,被風(fēng)吹落了花瓣,樹枝沒法把它們撿起;廂廊上的羅漢塑錯了,黎師傅一定要把它拆了重塑,哪怕是一只耳朵稍微有點(diǎn)歪也不行。在他的嚴(yán)格要求下,工匠們一絲不茍地雕塑,他們的技藝也越來越來高超。
七個年頭過去了。雕塑家們忘了勞累,成天塑啊塑啊,連日子過到哪一天都記不清了。日子一天天過去,廂廊上的羅漢一天天多起來。終于到了這一天,五百位栩栩如生的羅漢齊全了。
這是多么奇麗壯觀的彩塑??!你瞧,那么多羅漢,一個個神采奕奕,像活人一般。三三兩兩、左顧右盼、此分彼合、各有表情。有的橫眉豎眼、有的喜笑顏開、有的高談闊論、有的竊竊私語、有的愁眉不展、有的低頭沉思、有的手長得直伸藍(lán)天、有的腳竟直插海底……雖說羅漢有幾百,可卻沒有一個是相同的。除了羅漢還有龍鳳馬牛、彩云日月、葫蘆禪杖,盡都玲瓏精巧,生動協(xié)調(diào)。直到如今,它們還在筇竹寺里,放射著奪目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