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慶酉陽宗教信仰民俗
冷眸
虎圖騰
土家人對自然崇拜,認(rèn)為萬物皆有神,日、月、星、辰、雷、雨等等,土家人受“萬物有靈”觀念的支配,把自然界與人們生存密切相關(guān)的各種自然現(xiàn)象都當(dāng)作神靈來崇拜。如天神、雷神、地神、山神、洞神、水神、草神、樹神、石神,巖神、井神等,遍地皆有,無不加以神化。如在祭拜樹神方面,田氏在中堂的神龕上寫有“紫荊堂”的字樣,紫荊樹就是田氏土家人的“神樹”。過去凡有紫荊樹的地方,必有田姓,有田姓的地方必有紫荊樹。
在酉陽東北部的酉酬、大溪、興隆一帶,土家人稱老虎為“老巴子”, 即巴人的始祖神,反映土家人的圖騰崇拜。土家族源于遠古巴人,巴人以白虎為圖騰,奉白虎為始祖神。《后漢書》載:巴人祖先“凜君死,魂魄世為白虎,巴氏以虎飲人血,遂以人祠?!卑蛣?wù)相在武落鐘離山被推為五姓部落首領(lǐng),率領(lǐng)部族乘土船沿河而行,至鹽陽殺鹽水神女而定居,廩君也深受部族人們的擁戴。后廩君逝世,靈魂化為白虎,巴人便以白虎為祖神,時時處處不忘敬奉,家家戶戶神龕上供奉木雕虎。除了宗教式的虔誠敬祭,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虎的影子,其中,虎紐錞于是巴人虎圖騰的標(biāo)志。
土家人的自然神有梅山神、儺神、火塘神、火煙神、火畬婆神、土地神、井水神、四官神、五谷神、舍巴神、毛娘神、灶神、門神、財神、山神、水神、風(fēng)神、樹神、蛇神、龍神、瘟神、茶神、田神、牛神、高坡煞、婆送嗄(煙婆婆)等。土家祖先巴人祭祀田神以祈求豐年,祭典非常隆重,故宋代《太平寰宇記》說:“巴之俗,皆重田神。春到刻木虔祈,冬即用牲解賽,邪巫擊鼓以為淫祀,男女皆唱竹枝歌?!?/p>
土家人崇拜石神,認(rèn)為石頭是有靈性的。巋然不動的盤石象征著穩(wěn)固,巨石象征偉岸、力量。所以,小孩生下地,如果常常生病,就將他抱去祭拜某一巨石,叫石頭為“石保爺”、“石保娘”。在鄉(xiāng)村農(nóng)戶,對火神也是很崇拜的。火象征一家人的興旺。平時火塘里的火要長燃不熄,即使晚上睡覺也要壅上火種,便于次日引燒柴禾。除夕之夜,更是一個樹圪蔸通夜燃燒。就是在平時,不能腳踩火塘三腳,更不準(zhǔn)婦女小孩跨過火塘,也不準(zhǔn)撒尿淋火。
火畬婆
酉陽民間的母祖神?!爱尅保?即刀耕火種的意思,是先民原始的農(nóng)耕方式。酉陽山高林深,可耕地較少,先民們?yōu)榍笊妫憧成綗娜霾バ」?,稱為“砍火焰”。 這種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,不僅糧食產(chǎn)量不高,而且對生態(tài)植被是嚴(yán)重的破壞,現(xiàn)已禁止,但“火畬婆” 作為土家原始母系氏族的始祖婆,至今仍被人們紀(jì)念。
梅嬋神
酉陽民間的狩獵神。相傳梅嬋是天上仙女,喜歡打獵,土家人每次上山打獵,她都樂于相助。一次為打一頭大野豬,梅嬋衣裙被掛得稀爛,天黑后返回天宮,遇上魯班被嘲笑,羞愧難當(dāng),在天橋桂樹上吊自盡。土家人十分懷念梅嬋仙女,出獵前必焚香化紙以祭祀,在打獵中不許講粗鄙話,以免得罪梅嬋仙女,才能多打獵。
梯瑪神
土老司即巫師,又稱梯瑪。土家人舊時信仰鬼神,一般來說,他們以為神會保佑平安、鬼是帶來災(zāi)禍的,因而他們對待鬼神的態(tài)度也不一樣,對神敬祭,對鬼則用巫術(shù)驅(qū)趕、捉殺。從事祭神驅(qū)鬼巫術(shù)的人是土老司,土家語叫“梯瑪”。土司統(tǒng)治時期,土老司權(quán)限很大,他可管村寨的祭祀、驅(qū)鬼、許愿、還愿、婚禮、求子嗣、求雨、解糾紛、治病、占卜、喪葬等。土老司所用的法器有司刀、銅鈴、牛角號、五彩柳巾棒等,其裝束是頭戴鳳冠,上穿花褂子,下系八幅羅裙。土家人認(rèn)為惡鬼有餓鬼、罪鬼、吊死鬼、青草鬼、水鬼等,這些鬼給人帶來災(zāi)禍、疾病甚至死亡,必須請?zhí)莠斏耱?qū)之。
八部大王
土家人供奉的祖神。土家族信奉多種神,沒有固定的宗教信仰。因神明大都與祖先有關(guān),土家人認(rèn)為“祖先”處處關(guān)照子孫,是最好的神,因此對祖先十分崇拜,故稱祖先神。祖先神多數(shù)具有原始社會的風(fēng)貌,只有少數(shù)才反映著階級分化之后的現(xiàn)象。在酉東巴柯村有八部大神廟遺跡,曾是年節(jié)盛會群眾祭祀游樂之處。八部大神有土家話的名稱,如破西卵蒙、缺太卵蒙、澤在卵蒙、拜爾卵蒙、洛駝卵蒙、蠟燭卵蒙、比耶卵蒙等。八部大王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八個部落酋長,曾在土家族先民的長途遷徙中作過貢獻。在酉陽東北部地區(qū),民間還敬奉向王天子、田好漢、彭公爵主等祖神。
灶神
和中原漢族地區(qū)一樣,酉陽民間也敬灶神。傳說每年臘月二十四日,灶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,家家戶戶要在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神。奉祀中多用糖元寶、炒米糖、花生糖、芝麻糖和糯米團子之類,意即讓灶神甜嘴,在玉皇大帝面前為凡間說幾句好話。在祭灶之時,擺齊供品,焚香祭拜,接著第一次進酒,此時要向灶神誠心禱告,完畢后再進行第二次進酒,進第三次酒之后,將舊有的灶神像揭下,連同甲馬及紙錢一起焚燒,代表送灶君上天,儀式便順利完成。而焚燒一個用篾扎紙糊的馬,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,還要準(zhǔn)備一點黃豆和干草,作為灶神和紙馬上天所需的干糧、草料。此外還要焚香、叩首,并在灶坑里抓幾把稻草灰,平撒在灶前地面上,并喃喃叮嚀:“上天言好事,回宮降平安”之類的話,目的是祈禱灶王向玉皇大帝奏報這家一年來的種種善事,不要講壞話。送走灶神后,正月初四(一說除夕夜)再把灶神接回來,謂之“接灶”。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,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像即可。
土地神
在酉陽民間,土地公公也被視為財神與福神,人們相信“有土斯有財”,因此土地公公就被奉為守護神。土地神還能使百姓五谷豐登,因此,很多人就把土地公公迎進家里祭拜,在堂屋神龕的下方供奉著土地神位。土地神源于古代的“社神”,是管理一小塊地面的神,在諸神中地位極低。但人非土不立,非谷不食,“土”能生萬物,養(yǎng)育人類繁衍生息,其功德無量,所以人們奉之若神明。自古以來,人們稱土地神為“土地公公”,在所有的雕塑或繪畫中,土地公公乃白發(fā)髯髯,右手拿著龍杖,左手執(zhí)著元寶,既執(zhí)掌土地行政,又兼理財務(wù)。民間常說 “土地公公送錢嘍”之類俗語,說的就是這個意思。舊時人死后,上山挖墓地,要給土地神壓紙錢租山;出殯沿途要拋撒紙錢,意即買路錢引行。土地神集“地政、財政、德政”于一身,民間將之列為“五祀”之一。
五谷神
酉陽民間有敬奉五谷農(nóng)神的習(xí)俗。所謂五谷神,就是掌管水稻、玉米、小谷等糧食作物的稷神。敬祭五谷神的日期和儀式因地而異,有的地方為十月秋收之后,用雞蛋、豬頭到田坎上祭祀,將五谷神請進屋,安位于倉板之上,待來年正月初三,又送回田地邊。祭時在田坎上挖個地窖,將五谷種子窖藏土中,來年送五谷神回田壟這天,開窖取出,看何種子窖存得好,沒有變質(zhì),預(yù)示當(dāng)年用這類種子播出會有好收成,就多種這類作物。有的地區(qū)祭祀,在端陽節(jié)這天舉行,祭時,將犁耙鋤頭置于堂屋大門正中,燒香跪拜,迎接五谷神降臨,保佑五谷豐登。五谷神沒有龕位,不受香火,但土家人很敬重五谷神,表現(xiàn)極為虔誠,雖不象對別的大神那樣三叩九拜的形式,更重要表現(xiàn)在日常對糧食的珍惜上。老一輩吃飯時,桌上決不能有飯粒,小孩撒掉的飯粒,大人要撿起吃掉。剩飯剩菜不能和洗碗水混在一起倒入廁所,否則要遭到嚴(yán)厲的責(zé)罵,據(jù)說會遭天打雷劈。敬奉五谷神,反映出酉陽各族人民勤勞節(jié)儉、愛惜糧食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
沖儺
沖儺是儺堂中的法事。舊時的酉陽民間,有家事不順者,即請巫師(端公)沖儺。沖儺一般舉行三種法事:一是清宅,即家宅不幸,人畜不旺或怪異作祟,要請儺師“打掃屋子”; 二是祛病,即家人久病不愈,請儺師扎茅人沖災(zāi)消難;三是驅(qū)鬼,即家中逢兇事,疑惡鬼作祟,請儺師“開紅山” 化兇為吉。
“開紅山”是儺壇至關(guān)重要的法事。從法師請神申報沖儺還愿開始,到與鬼神盟約媾和,再以“開紅山”取額頭上的血作為最高形式的獻祭及神判手段,帶走災(zāi)難患禍,賜下平安康福等,都在“開紅山”的法事中集中地體現(xiàn)出來。故“開紅山”是儺壇上較為莊嚴(yán)而又程序復(fù)雜的儀式活動,也是儺壇“沖儺還愿”的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?!伴_紅山”形成的早期是殺人頭祭祀神鬼,之后才衍化“扎茅人”來代替真人被殺,土家人習(xí)慣稱之為“打替身”。
沖儺設(shè)壇,分文壇武壇,內(nèi)容十分豐富,程序極其復(fù)雜,歷時數(shù)十天,平民家庭是辦不起沖儺堂會的,只有家底殷實的富戶才沖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