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八縣市寺廟大盤點
梓云
東昌府區(qū)
白馬寺
聊城白馬寺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(qū)朱老莊鄉(xiāng),相傳為唐朝高僧玄奘的弟子所建,并在此傳經(jīng)布道,民國和文革時期,白馬寺相繼被破壞,現(xiàn)僅存殘破殿堂數(shù)間以及若干相關文物。
說到白馬寺,最出名的便是洛陽白馬寺。其實在中國有八大白馬寺,分別是:洛陽白馬寺、青?;ブ遵R寺、青海貴德白馬寺、晉城白馬寺、安徽桐城白馬寺、江西撫州白馬寺、四川廣漢白馬寺、山東聊城白馬寺。
堂邑文廟
堂邑文廟位于聊城市堂邑鎮(zhèn)堂邑舊城東北隅,坐北朝南占地十余畝。文廟現(xiàn)存大成殿、大成門、原欞星門改建的木牌坊、名宦祠、鄉(xiāng)賢祠等,是一座龐大的建筑群。
護國隆興寺
護國隆興寺始建于北宋,興于明初,為洪武帝朱元璋八大護國祝圣道場之一,曾占地百余畝,被譽為江北古剎,水城佛國。目前,護國隆興寺正在積極地重建中。
茌平縣
魯姑廟
魯姑廟,坐落于茌平縣韓屯鎮(zhèn)大碾李村正北,每年的二月初六便是魯姑廟的廟會,十里八鄉(xiāng)的人們都聚集到廟里祈福上香、以示紀念,而魯義姑也被人們尊稱為”魯姑奶奶“。新的魯義姑祠也正在積極的建設中,估計今年就能夠對外開放了。
高唐
大覺寺
相傳,秦王李世民為成就霸業(yè),征伐四方,揮師東進,親率三軍,力克高唐。命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敬德,監(jiān)造高唐州城大覺寺及舍利塔,彰顯千秋功業(yè)。
興國寺
高唐梁村興國寺塔位于高唐縣城北15公里梁村鎮(zhèn)街內(nèi)東北,現(xiàn)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高唐梁村興國寺塔的建筑年代已無考,清代《高唐州志》中把它稱為"宋塔",從其建筑格局看也應為宋代遺物。
東阿縣
凈覺寺
東阿凈覺寺始建于北宋大觀三年(1109)。東阿凈覺寺坐北朝南,占地面積6605平方米 ,明正統(tǒng)六年(1441)寺僧普錦重修。民國九年(1920)時任山東省督軍兼省長張懷芝再度擴修,并將其改為義學。坐落于劉集鎮(zhèn)皋上村東北500米,現(xiàn)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梵唄寺
魚山梵唄寺位于山東東阿魚山,始建于曹魏時代曹植的魚山梵唄亭,擴建為寺于唐,興于明朝隆慶年間,長期以來形成了佛教圣地。
藥王廟
東阿藥王廟坐落于洛神湖畔的藥王山山頂,每年大年初一來此燒香祈福的人絡繹不絕,保佑著東阿一方人民。
武當廟
武當廟位于山東省東阿縣姜樓鎮(zhèn)鄧廟村,廟內(nèi)供奉著武當、三皇、伏羲、神農(nóng)、名醫(yī)等一組宋元以來的石造像。在每年的農(nóng)歷三月初六至十一日如期舉辦廟會,廟會期間,除捐款、進香等活動外,還有演村戲、說快書、吹嗩吶、捏面人、炸麻花等藝術表演,民風依舊,熱鬧空前。
冠縣
萬壽寺
冠縣萬壽寺座落在冠縣中華第一梨園內(nèi),主持為源續(xù)法師。
臨清
大寧寺
臨清大寧寺位于臨清先鋒街道辦事處商場街,臨清大寧寺始建于宋朝,清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毀于火,后重建。明嘉靖、萬歷,清乾隆,民國多次增建、續(xù)修,全寺原占地一萬多平方米,殿、堂、室百余間。
莘縣
莘縣文廟
莘縣文廟在莘縣商業(yè)街東段路北,是一座清幽典雅的院落,始建于明洪武三年,系舊時祭祀孔子的場所。文廟原由欞星門、大成殿、啟圣祠、明記堂、敬亭、名宦鄉(xiāng)賢二祠等組成,現(xiàn)僅存大成殿,文廟占地面積2439平方米。
陽谷縣
海會寺
陽谷海會寺位于陽谷縣阿城鎮(zhèn)南街,古運河東岸,現(xiàn)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陽谷海會寺創(chuàng)建于清康熙年間,后經(jīng)乾隆、光緒年間兩次擴建續(xù)修,形成了“殿宇巍峨,樓閣連亙”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,由大殿、戲樓、碑亭、千佛閣、劉公祠等部分組成,為華北五大寺院之一。山門三間,額匾上書“海會寺”。山門東西各有旁門,山門內(nèi)兩旁立有哼哈二將,像高1丈5尺。
武松廟
景陽岡位于山東省陽谷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(zhèn)境內(nèi)。傳說為《水滸傳》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,總占地面積33.3公頃。
三碗不過岡酒店是古色古香、飄著酒旗的鄉(xiāng)村酒舍,當年武松曾在此豪飲十八碗后打死猛虎、為民除害的?,F(xiàn)為景陽岡旅游區(qū)的一個主要游覽景點,游客在這里可以大塊吃肉、大碗喝酒,盡情體味當年的英雄豪情。
沙岡頂部正中,建有一座民族形式的廟宇,俗稱“武松廟”,據(jù)傳始建于明代中期,后被毀?,F(xiàn)存古廟為1958年修建,門匾額“武松廟”為趙樸初所書。園內(nèi)東亭內(nèi)為武松打虎處碑,西亭內(nèi)為新鑄大鐘。
打虎處是當年武松為民除害的地方,現(xiàn)在還留有當年武松酒后躺過的大青石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