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節(jié)誕 正月十八、十九金錢村洪朝
元楓桑
金錢村位於香港新界北部,是一個以侯姓居民為主導(dǎo)的村落。據(jù)說因村后的山岡狀似蝴蝶,而村的地形亦甚渾圓,有若金錢,堪輿家稱之為“蝴蝶玩金錢”,因而得名。
雖然金錢村是侯姓村落,村內(nèi)分兩大系:卓峰祖和迪吉祖。元末明初,卓峰公第五子本立由河上鄉(xiāng)遷居谷田和吉田,至乾隆末年,其子孫復(fù)由谷田遷入金錢村和燕岡村開基。今金錢村的廷惠房、兆富房、祝居房、務(wù)瓊房、培興房均為卓峰后裔。至於迪吉祖,遷入金錢村的年份也差不多,18世紀末,迪吉祖的子孫孟郎公和仲郎公自丙岡村遷往金錢,并組成味峰房。現(xiàn)時在金錢村內(nèi)的“味峰侯公祠”便是這房人的祠堂,但已荒廢,反映這房自丙岡遷進金錢的侯氏,財力已大不如前。
在金錢村內(nèi),凝聚卓峰祖和迪吉祖兩大系的組織,是由以宗福堂名義擁有的宗福神廳?!白诟!钡囊馑?,一說是同一“宗”族的人享有同一的“?!狈荨6@同一宗族,在這里被理解成兩大系的侯氏成員。
宗福神廳每年最熱鬧的日子,除了福德大王寶誕外,便是在正月十八、十九兩日舉行的洪朝。
洪朝活動的一切開支,均由村內(nèi)各“門頭”平均分攤。“門頭”的意思約為一“戶”,金錢村習慣,每當一侯姓男丁結(jié)婚,便需於每年農(nóng)歷正月初二向村務(wù)委員會申報,便可成為一個“門頭”。
“門頭”亦擔當洪朝的“朝首”,代表全村侯氏進行祭祀儀式。根據(jù)金錢村的朝首簿,宗福堂的祭祀組織分為十“甲”,每一“甲”內(nèi)大概有13至16個“門頭”,每年一“甲”輪值,負責洪朝的祭祀。
主要儀式介紹
1、開朝:由頭戴紅巾,身穿戰(zhàn)裙的喃嘸師傅將燒豬作為朝豬,獻給神明。
2、分胙、吃朝粥:在宗福神廳進行分胙(又稱“朝肉”),馀下的豬內(nèi)臟則用來煮粥,給各朝首享用。
3、扒船:在一些相同的儀式中,金錢村的洪朝也有它的特色,例如在扒船的儀式中(觀看影片),許多戶的門口掛蔥蒜等辟邪之植物;而戶主除了將代表污穢的麻豆、黑炭和雞毛撒在船上,還準備炒米餅??墒牵@些炒米餅并非放在船上。工作人員手持一紅色米斗,將這些米餅,與戶主所給的“利是”沿途收集。因此筆者懷疑,這些米餅并非不吉之物,它們與利是一樣,是工作人員的酬勞之一。
其實,金錢村正月十九扒船,與戰(zhàn)前衙前圍村的“天忌”活動,有點相似。
這種正月十九扒船的活動,明清的地方志是有記載的,只是活動名稱叫作“天機”,而非“天忌”。崇禎《東莞縣志》有云:“正月十九日,俗名為天機籟敗,門戶插桃枝以辟邪??滴酢缎掳部h志》亦云:“正月”十九日名天機,二十日名籟敗,鄉(xiāng)人作紙船送耗到門,主人以麻豆置船中,送於郊外,船去則桃枝掛大蒜於門,以辟邪鬼”。根據(jù)這些描述,東莞縣及新安縣村民,會在正月十九進行“天機”儀式,利用紙船送走代表村中污穢的東西。在衙前圍村、竹園村和蒲崗村所作的“天忌”,與此大致相同,只是利用草龍船代替紙船而已。但對於金錢村用紙作船的的扒船活動,卻是非常吻合。掛大蒜於門,原來是有辟邪作用。可是,為什麼正月十九是兇險之日?
根據(jù)一些廣東民俗的研究,正月十九是一個兇日。相傳共工與人爭做皇帝,撞斷天柱,把天撞開一個大洞,上天因而有塌下來的危險。女媧於是燒五色石補天,并用蘆灰填塞洪水,使人得到安寧。女媧練石補天由此成為一個節(jié)令,而廣東人亦流傳正月十九是兇日,為得太平,遂於當日仿效女媧,用糯米粉煎薄餅祭神,謂之“補天穿”。
因此,金錢村扒船中的部分儀式,包括門口掛蔥蒜、每戶準備炒米餅,與補天穿這個古老傳說有關(guān),是該村每年進行逐疫和驅(qū)除污穢的重要儀式之一。
4、劈沙羅:在緊接扒船儀式后,喃嘸師傅即進行“劈沙羅”。在儀式之先,喃嘸須稟問五方土地能否進行該項儀式,得到確認后,便以長斧將灌注了清水的豬胃袋截破,以此象征去穢。